淮南市转运信息网

古代“通关文牒”像护照吗?从唐代到明清的跨境出行凭证演变

2025-11-14 10:50:01 浏览次数:1
详细信息

一、核心功能对比

现代护照

古代通关文牒

二、唐代:制度化雏形——"过所" 三、宋代:贸易管控强化 四、元代:驿站体系与牌符制度 五、明清:朝贡体系下的严密控制 明代"勘合"制度 清代"路引"到"护照"转型 六、本质差异分析 维度 通关文牒 现代护照 权力基础 皇权特许 主权平等 核心目的 控制流动(维稳/征税) 保障公民跨境权利 国际关系 朝贡体系(等级制)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技术特征 手写+印章防伪 生物识别+芯片加密 结论

古代通关文牒是农业帝国治理技术的产物,其本质在于通过文书实现空间控制;而现代护照诞生于民族国家主权体系,核心在于身份权利认证。从唐代过所到清代勘合,演变过程折射出中央集权对流动管控的精细化,但始终未突破"特许通行"逻辑,这与现代护照的"权利凭证"性质存在根本差异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