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岩市转运信息网

了解台风“海棠”的特点:浅析热带风暴与强台风在风力和影响上的差异

2025-09-18 19:59:03 浏览次数:1
详细信息

我们来分析一下台风“海棠”的特点,并重点比较热带风暴与强台风在风力和影响上的显著差异。

台风“海棠”的特点(以影响较大的2005年第5号台风“海棠”为例) 强度变化大: “海棠”(2005)在西北太平洋生成后,迅速增强,一度达到超强台风级别(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,52米/秒)。在登陆台湾前减弱为强台风(14级),登陆台湾后强度减弱,穿过台湾海峡后在福建再次登陆时已减弱为强热带风暴(11级)。 路径复杂,影响范围广: 它先登陆台湾省花莲县,然后穿过台湾岛和台湾海峡,最终在福建省连江市黄岐半岛再次登陆。其庞大的环流系统影响范围非常广,台湾、福建、浙江、江西、安徽、湖北、河南、湖南等省份都出现了强风暴雨。 降雨极端,持续时间长: “海棠”带来的暴雨到大暴雨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。受其影响,台湾北部山区、福建东北部和浙江南部等地出现了创纪录的降雨量(部分地区超过1000毫米),引发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和山体滑坡、泥石流。 风暴潮显著: 登陆福建时恰逢天文大潮,强风推高了海水,福建沿海出现了明显的风暴潮增水,对沿海地区造成威胁。 持续时间长,深入内陆: 减弱为热带低压后,其残余环流携带大量水汽深入内陆,在华中、华北等地持续制造强降雨,影响范围远超沿海。

另一个值得注意的“海棠”是2017年第10号台风:

浅析:热带风暴与强台风在风力和影响上的差异

台风等级的划分(如中国气象局标准)主要依据中心附近底层最大持续风速(2分钟平均):

核心差异:风力 风速大小: 风圈范围与强度: 核心差异:影响 影响方面 热带风暴 (TS) 强台风 (STY) / 超强台风 (SuperTY) 差异核心原因 风力破坏 中度破坏: 吹断树枝、毁坏户外设施、损坏不牢固建筑屋顶、吹倒广告牌。 灾难性破坏: 连根拔起大树、摧毁房屋建筑、卷起车辆重物、造成大面积电力通讯中断。 风速量级差异巨大 (8-9级 vs 14-15级+),能量呈指数级增长。强台风风圈更广、破坏力更强。 降水/洪涝 中到大雨,局部暴雨: 可能引发城市内涝、小河溪流泛滥、局部山洪。 大暴雨到特大暴雨: 极易引发大范围、毁灭性洪涝、严重山体滑坡、泥石流。 台风强度越强,通常能携带和输送更大量的水汽,且强风驱动上升运动更剧烈,降水效率更高。强台风影响范围更大,降水总量更惊人。 风暴潮 轻度到中度增水: 可能造成沿海低洼地带轻微淹没。 严重风暴潮: 可导致数米高的海水涌浪,大规模、灾难性淹没沿海低地,摧毁海堤、港口设施。 风暴潮高度与风速平方成正比。强台风中心极低气压和猛烈向岸风对海水的“吸”和“推”作用远强于热带风暴。 影响范围 相对局部: 主要影响登陆点附近及路径两侧有限区域。 非常广泛: 大风、暴雨、风暴潮影响范围可达数百公里半径,深入内陆。 强台风拥有庞大得多的环流系统,其强风圈、螺旋雨带覆盖范围极广。 持续时间 影响时间相对较短,登陆后减弱较快。 影响时间更长,登陆后维持较强强度的时间长,深入内陆后仍能带来持续强降水。 强台风能量更巨大,结构更深厚,减弱过程更缓慢。 综合灾害风险 中等风险: 主要威胁来自强降水引发的洪涝、滑坡。 极高风险: 风、雨、潮“三碰头” 可能性大,灾害链复杂(风毁、洪涝、滑坡、潮灾、衍生事故),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额经济损失。 各项致灾因子强度都达到极高水平,且相互作用叠加放大灾害效应。 总结

关键点: 虽然强降水是许多台风(包括热带风暴)的主要杀手,但强台风因其极端的风力和庞大的尺度,将风、雨、潮的破坏力都提升到了灾难性的新高度,影响范围也远非热带风暴可比。 公众和防灾部门需要根据台风的实际强度等级(而不仅仅是名字)来准确评估其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