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惊叹的自然现象!不过,我们需要先澄清一下术语:“雪卷风”这个名称可能引起一些误解。摄影师镜头下捕捉到的这种罕见奇观,更准确的名称是“雪卷”或“雪滚”。
“雪卷风”听起来像是一种旋转的、类似龙卷风的天气现象(类似尘卷风或雪旋风),但您描述的“雪卷”现象的形成机制和形态都与之不同。
科学解读:雪卷是如何形成的?
雪卷的形成过程非常特殊,需要一系列极其苛刻的自然条件同时满足,这也是它如此罕见的原因:
底层条件:薄冰层或硬雪壳
- 地面或积雪表面需要有一层薄薄的冰壳或非常坚硬、光滑的雪层。这提供了一个低摩擦力的表面。
表层条件:松软、潮湿、有粘性的新雪
- 在冰壳之上,必须有一层刚刚落下不久的、尚未结块的松软、潮湿的新雪。雪的湿度是关键,温度通常需要接近冰点(0°C左右),这样雪才有足够的粘性能够粘附在一起。
风力条件:恰到好处的持续风
- 需要持续、稳定、强度适中的风(通常在每小时25-60公里之间)。
- 风不能太强:太强的风会把雪吹散,无法聚集成卷。
- 风不能太弱:太弱的风没有足够的能量推动雪滚动。
- 风需要保持相对稳定的方向和速度一段时间。
坡度(非必需但常见):
- 虽然完全平坦的地面也能形成,但非常平缓的斜坡(坡度小于15度)会大大增加雪卷形成的可能性,因为重力可以辅助雪的滚动。
形成过程详解:
启动: 风在冰壳上吹动一小块松散的雪块(可能是一小块被吹落的雪、一小簇被风吹起的雪,或者偶然形成的一个小雪球)。
滚动与粘附: 这个小雪块被风吹动,开始在光滑的冰壳上滚动。由于表层的雪是潮湿且有粘性的,雪块在滚动过程中会
像滚雪球一样,不断粘附起路径上的松软新雪。
“卷”的形成: 随着雪球越滚越大,其核心部分(最初粘附的雪)可能因为自重或内部结构松散,被风“吹走”或自然脱落,或者因为外层雪被压实而内层相对松散,在滚动过程中被离心力甩出。最终就形成了一个
中空的圆柱体或圆锥体——这就是我们看到的“雪卷”。
停止生长: 雪卷会一直滚动,直到:
- 风减弱或停止。
- 雪卷滚入障碍物(灌木、岩石、地形变化)。
- 雪卷变得太大太重,风力无法再推动。
- 雪卷滚出了松软有粘性的雪层区域,进入了摩擦力更大的区域(如粗糙雪面或裸露地面)。
- 雪卷自身结构无法承受滚动而碎裂。
为什么说雪卷是罕见奇观?
条件苛刻: 薄冰层、特定湿度/粘性的新雪层、恰到好处的风速和稳定性,这些条件需要
完美地同时满足。
短暂存在: 一旦形成条件改变(如风停、风变强、温度变化导致雪变干或融化),雪卷就会停止生长并可能很快被破坏或变形。
地域限制: 通常出现在开阔、平坦或缓坡的雪原、田野或冰冻湖面上。
脆弱易损: 雪卷本身结构比较脆弱,容易被人或动物踩踏,或者被更强的风破坏。
与“雪旋风”的区别:
- 雪卷: 是被风吹动、在雪地上滚动形成的实心或中空圆柱/圆锥体,是积雪被塑形的结果。没有强烈的旋转上升气流。
- 雪旋风/雪尘暴: 是一种小型旋转气旋,类似于尘卷风或水龙卷(但规模小得多)。它是由地面受热不均(即使在寒冷天气,深色地表或相对温暖区域也可能触发)或风切变引起的上升气流发生旋转形成的。它会将地表的松散雪粒卷入空中旋转,形成一个小型的、可见的旋转雪柱。它有明显的垂直旋转轴和上升气流。
总结:
摄影师镜头下记录的“雪卷风”,其科学本质是雪卷。它是一种由风在特定雪面条件下塑造出来的、形似干草卷或地毯卷的自然雪雕。其形成需要极其精准的湿雪、薄冰壳和稳定风速的配合,是大自然在特定瞬间创造的短暂而精致的艺术品。它的罕见性使其成为摄影师和自然爱好者追逐的珍贵画面,也为我们理解风与雪的微妙互动提供了生动的例证。下次看到这样的照片,你就知道这并非狂暴的旋风,而是风与雪在雪原上跳起的一支优雅而短暂的“滚动之舞”。